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其身心健康日益成為全社會的重要關切。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與“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兩大提法引發(fā)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既體現(xiàn)了國家對全民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視,也反映了會內會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關心與關注。多位代表委員圍繞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家校社協(xié)同、政策保障等議題建言獻策,為筑牢青少年“心防線”、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積極貢獻智慧。
學校要發(fā)揮好主陣地作用
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和活動的主要場所,在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主陣地作用。從代表委員的建議來看,無論是在心理健康層面還是身體健康層面,學校都需要從兩方面發(fā)力:一是保證學生充分接受相關教育或參與相關活動,二是不斷提升課程和活動的質量。
在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層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至關重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國家課程法定框架,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必修課程是多位代表委員的共同心聲。
同時,代表委員們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提出建議。一方面,要擴展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增加身心健康一體教育專題,并重點關注高風險群體,設置專項強化農村學校學生、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等群體的身心健康一體教育;另一方面,應該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編寫專門教材,分設情緒管理、壓力應對、人際交往、生命教育等模塊。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心理健康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因此,有多位代表委員提出,要堅持“五育”并舉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在語文、思政、體育等課程中增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同時,代表委員們關注反對校園欺凌、幫助青少年抵御相關心理問題的話題,提出學校應將法治教育作為課程的一部分,定期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等活動,使學生了解相關法律知識。而且,教師是校園欺凌事件處理的第一線力量,要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法治培訓,提升教師對校園欺凌的識別和應對能力。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否達到應有水準,能否真正為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也是代表委員關心的問題。為此,有委員提出,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統(tǒng)一標準,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范化,規(guī)范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篩查評估標準等。這些建議都將促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向更加科學化的方向發(fā)展。
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方面,學校首先要保證學生每天參加綜合活動的時長。今年春季學期開始,各地按照《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的要求,紛紛出臺“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的新政策。為了保證政策切實落地落實,代表委員們建議從以下三個角度出發(fā),合理分配好學生活動時間:一是增加體育課課時;二是安排好課間操和大課間,可以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大課間活動、每次活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三是利用好課后服務時間,要求除體育愛好者可參與各類體育社團活動外,其他學生都要參與不少于20分鐘的體育鍛煉。
每天2小時的體育活動,不能成為學生的負擔,而要真正幫助學生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就需要學校進一步提升體育活動的質量。在代表委員們看來,學校首先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多樣化的體育課程,并探索中小學體育課的“選課走班”形式;其次,要發(fā)展多元化、特色化的體育項目,成立多元的體育俱樂部和體育社團,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加入;最后,還可以通過設立獎項等方式,表彰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此外,還有代表提出,體測應該“功在平時”,避免超強度訓練。
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教師是基礎。代表委員們建議,學校要保障體育教師的數(shù)量,尤其是不同專業(yè)的體育教師;還可以劃分活動區(qū)域,安排教師或志愿者在課間進行安全監(jiān)督,保護孩子們的人身安全。
家庭要為孩子提供正面支持
家庭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好的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能量站,而不理想的家庭環(huán)境則可能給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因此,不少代表委員在調整家長認知、充分發(fā)揮家庭作用方面表達了關心,提出了建議。
通過調查研究,代表委員們發(fā)現(xiàn),部分家長錯誤、過時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是阻礙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在教育內卷的背景下,部分家長過度重視學生知識學習,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學的方法和意識,進一步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部分家長“唯分數(shù)論”“唯升學論”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使其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孩子的體育鍛煉和活動。與此同時,還有部分家長出現(xiàn)了“把體育當成應試分數(shù),為了考試達標而鍛煉”的錯誤想法。
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代表委員們首先對家長發(fā)出呼吁,希望家長加強學習,掌握兒童心理知識,學會與孩子科學交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也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開展體育鍛煉,共同幫助學生強健體質,還要做好運動表率,支持孩子參加相關興趣課程和賽事,分享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感悟。
同時,家長要轉變觀念、掌握科學方法,還需要外部力量給予幫助。第一,要發(fā)揮學校對家庭的影響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代表建議,用“家長學校”架起家校共育橋梁,由心理學專家、社會機構主導培訓,用案例分析、親子實踐活動替代單向灌輸,讓家長“聽得進、用得上”。在加強體育鍛煉方面,代表委員們提出了更豐富的互動形式:鼓勵學校布置家庭體育作業(yè),可要求家長陪伴孩子共同鍛煉,比如每周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學??梢远ㄆ谡匍_家長會、親子運動會等,鼓勵家長走進學校,了解并參與到學生體育運動中來。第二,政府和社會也應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并進行監(jiān)督。有代表提出,在社區(qū)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服務中心,引入專業(yè)人員為家長提供心理咨詢、家庭教育指導等針對性服務,各級政府也要加強對家長的親子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同時,社區(qū)應定期摸排轄區(qū)內中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和身心狀況,及時對監(jiān)護人的不當行為進行勸阻或檢舉,加強對家長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導。
政府和社會要積極承擔相應責任
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是關系到國家發(fā)展的大事,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對此負有責任,只有全社會共同致力于這項事業(yè),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青少年茁壯成長的整體環(huán)境。為了引導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好地發(fā)揮作用,代表委員們從立法保護、資源支持等角度提出了建議。
在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政府和社會首先需要提供正確的宣傳引導,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呼應。有代表建議,檢察機關應深入推進法治宣傳進家庭、進學校、進社區(qū),充分發(fā)揮法治副校長的專業(yè)優(yōu)勢,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代表希望充分發(fā)揮宣傳部門的獨特優(yōu)勢,建議宣傳部門整合專業(yè)資源,推出更多聚焦友愛親子關系、良好人際交往的影視作品,通過藝術形式推動社會認知的轉變,破除“心理疾病等于精神病”的認知誤區(qū),消除社會偏見。
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還需要醫(yī)院、社區(qū)等提供資源支持。醫(yī)教協(xié)同具有顯著優(yōu)勢,有代表建議采取建立健全醫(yī)教融合機制、加強基層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科建設等措施,通過教育與醫(yī)療系統(tǒng)的資源整合和優(yōu)勢互補,實現(xiàn)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全流程管理和持續(xù)支持。另外,社區(qū)也要實現(xiàn)資源補位,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可以在每個社區(qū)設立專職心理輔導員,為青少年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咨詢服務;也可以通過建設社區(qū)心理驛站、互聯(lián)網(wǎng)心理咨詢等方式提供支持補充。同時,利用好網(wǎng)絡可以更好地統(tǒng)籌各項資源,有代表建議加速打造國家級心理健康服務智能平臺,通過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等技術,整合高校、醫(yī)院、社區(qū)等資源,為學生、家長、教師等提供針對性指導。面向未來,代表委員們期待政府進一步關注相關醫(yī)學人才與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師資培養(yǎng)。一方面,高校等科研機構應以實踐性、預防性為導向,加大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專項研究,加強師范院校相關學科建設,重視全體師范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注重心理問題預防、識別、干預等實操技能培養(yǎng)。另一方面,應加強對高校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社會實踐的支持,為學生們提供實戰(zhàn)的平臺。
此外,多位代表委員還呼吁加快推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法》的立法進程,讓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更加有法可依。通過立法可以明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財政保障和服務標準,將“軟倡導”變?yōu)椤坝藏熑巍保贿€可以將心理健康篩查納入義務教育階段的常規(guī)體檢項目,要求學校每年開展一次標準化心理測評,并為每位學生建立“一生一策”的成長檔案,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關注和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在促進青少年身體健康方面,同樣需要政府和社會在資源建設和立法督導上提供幫助。一方面,學校提升開展綜合體育活動的能力,需要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支持。代表委員們主要強調兩個方面,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從師資培訓、場地器材投入等方面,加大對貧困地區(qū)的學校體育工作投入支持力度;二是按照師生比例配齊配強中小學體育教師,支持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擔任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另一方面,社區(qū)作為青少年在校外的主要鍛煉場所,要充分發(fā)揮體育活動功能。有代表提出三條建議:第一,制定社區(qū)體育設施建設專項規(guī)劃,逐步優(yōu)化社區(qū)體育資源配置結構;第二,完善社區(qū)體育設施維護和管理機制;第三,借助現(xiàn)代科技促進青少年參與社區(qū)體育活動,并逐步配備青少年社區(qū)體育指導員,建立專業(yè)指導體系。
為了保證青少年每日活動時間不打折扣,代表委員們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實現(xiàn)立法和督導雙管齊下。既要將中小學每天2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納入法律法規(guī),也要大力整治占用壓減中小學生體育課時現(xiàn)象,教育行政部門要不定時對學校進行監(jiān)督。而學校因為擔心安全事故不能落實學生活動時間的問題,更是需要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來加以解決。有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學生安全事故責任認定與賠償機制,對于已盡到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責任的學校及教師,要建立免責制度。
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是關系民族未來、回應人民期待的大事。在3月5日的首場“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我們希望學生心里有陽光、身體能出汗,為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蔽覀兿嘈牛诩彝?、學校、社會的共同關心與努力下,一定能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青少年也一定能舒枝展葉、茁壯成長,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責任編輯:吳紹芬 單笑斐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