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ormje"><table id="ormje"><dfn id="ormje"></dfn></table></cite>

<strike id="ormje"></strike>

<li id="ormje"><meter id="ormje"></meter></li>
      首頁>檢索頁>當前

      山東大學考古專業(yè)師生發(fā)掘焦家遺址——

      為中華文明探源“添磚加瓦”

      發(fā)布時間:2024-05-22 作者:本報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王一晗 來源:中國教育報

          ■大學考古隊發(fā)現的秘密

      初夏時節(jié),位于山東濟南章丘區(qū)龍山街道辦事處焦家村西約800米處的焦家遺址考古發(fā)掘探方里,山東大學考古專業(yè)的學生們有的在對文物進行測量繪圖,有的在拿著手鏟刮平面,還有的在清理周邊的堆土。

      2016年,山東大學考古專業(yè)師生第一次入駐焦家遺址開展田野考古教學實習,至今已有8年。

          課堂上,打好考古工作的堅實基礎

      2023年12月9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發(fā)布會介紹“章丘焦家遺址新發(fā)現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城址,這是目前黃河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新發(fā)現的高等級墓葬有多重棺槨和隨葬玉石陶禮器的制度化表現,是中華文明禮制物化表現形式的源頭之一”。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29處核心遺址中唯一由高校負責發(fā)掘的項目,近8年的考古發(fā)掘和多學科合作研究,讓焦家遺址為黃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增添了重要的新材料,也給山東大學考古專業(yè)師生帶來了實踐的重要機遇。

      系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考古工作的堅實基礎?!霸谔镆鞍l(fā)掘階段之前,我們學習了‘田野考古’‘考古測繪’等課程。”山東大學2023級考古學專業(yè)博士生郎婧真說。

      “‘田野考古’課程包括地層學和類型學等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對經典考古學報告中的遺跡圖進行臨摹和學習,掌握遺跡圖繪制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方法,這有助于學生在后續(xù)的田野發(fā)掘中有效辨別和理解遺跡現象。”山東大學考古學院副院長唐仲明介紹。

          田野中,搭建考古實踐的廣闊舞臺

      有了課堂教學的扎實基礎,接下來就是“藍天為幕,大地為臺”的田野考古實踐了。

      “在每年發(fā)掘之前,我們會根據不同情況做充分準備,今年,我們先在遺址及其周邊進行了大面積的調查與勘探工作,較詳盡地了解了焦家遺址整體布局與城址結構,并計劃在更廣域范圍內開展環(huán)境與資源調查?!鄙綎|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后武昊說。

      在發(fā)掘實習中,教師們會傳授給學生考古發(fā)掘基本技能,也會盡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習環(huán)境,帶領他們感受田野考古的魅力。

      在焦家遺址考古現場,學生們沉浸其中,蹲下身子在各自負責的探方里忙碌著,用手鏟在土層中刮平面,尋找和判斷遺跡現象,還要對出土物進行清理、繪圖和記錄,通過探方日記的形式,把發(fā)掘過程記錄下來。

      山東大學2020級考古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邊榮偉經歷的幾次田野實習都是在焦家遺址進行的。讓他感受最深的,是對古城中的夯土城墻和墓葬等重要遺跡的發(fā)現和揭示過程?!敖辜疫z址各種等級的墓葬層出不窮,尤其是大型墓葬品類豐富,極具等級指示性的高級隨葬品以及體現禮制的葬俗,讓我們對文明的發(fā)展過程有了直觀認知。”

          實驗室里,用科技給考古賦能

      近年來,多學科知識、先進科技手段與考古研究實踐融合程度日益加深,為考古學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生物學、化學、地學等學科的最新技術,都被引入焦家遺址的發(fā)掘、研究分析、文物修復、展示傳播等考古‘全鏈條’中?!鄙綎|大學考古學院助理研究員陸青玉介紹。

      “在焦家遺址,除了現場發(fā)掘等,我們還進行了大量的科技考古和實驗室考古工作?!鄙綎|大學考古學院副研究員陳瓊說,“綜合運用土壤微形態(tài)、粒度分析、植硅體研究等地學考古方法,對焦家遺址的壕溝和城墻進行研究;運用體質人類學方法分析焦家遺址先民的體型和行為模式;運用同位素方法分析焦家遺址先民的生業(yè)經濟、社會結構變化和遷徙行為;在實驗室通過紅外光譜儀和拉曼光譜儀等儀器設備,可以識別綠松石和玉石的礦物組成等?!?/P>

      完成這些工作離不開學校相關實驗室的專業(yè)支持。2023年,山東大學科技考古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古環(huán)境重建與生業(yè)考古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獲立項建設,學校已擁有人類演化、植物考古、動物考古以及數字考古等近20個實驗室。

      在田野考古和各項研究中深耕細作,山東大學師生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霸谛碌钠瘘c上,山東大學將深化學科融合交叉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形成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新優(yōu)勢,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鄙綎|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22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先锋资源不卡在线视频,亚洲激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偷偷躁不一样的黄网久久
      <cite id="ormje"><table id="ormje"><dfn id="ormje"></dfn></table></cite>

      <strike id="ormje"></strike>

      <li id="ormje"><meter id="ormje"></meter></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