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ormje"><table id="ormje"><dfn id="ormje"></dfn></table></cite>

<strike id="ormje"></strike>

<li id="ormje"><meter id="ormje"></meter></li>
      首頁 綜合 學前 基教 高教 職教 家教 課程 評論 民族教育 體育美育 智慧教育 報刊精品 技術 校長 教學 深度 視覺 人物 讀書 招考 國際教育 思想理論 書香校園 專題活動
      首頁>檢索頁>當前

      科學記錄表怎么用

      發(fā)布時間:2023-04-02 作者:張?zhí)詢?/span> 來源:中國教育報

      這天,我和科學館館長蹲點調研,看到了這樣的情景:3個孩子正在玩“鏡子屋”,忽見一孩子大聲喊:“老師,你快來看,變出了5個我!”教師興沖沖地走過去,蹲下來看了一眼孩子的發(fā)現,大聲說道:“你的發(fā)現真了不起,快把它記下來!”孩子的驚喜和笑容立刻消失了,表情黯淡下去,在教師的牽引下,來到桌旁進行記錄。

      從這個片段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幼兒不喜歡記錄,記錄能力比較弱;教師生硬地引導幼兒記錄,讓互動變成了干擾。其實,在科學游戲中,幼兒不喜歡記錄、不會記錄、無意義記錄等問題由來已久。

      基于此,我們開展了關于“科學記錄”的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大部分教師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讓幼兒記錄,為了布置環(huán)境而記錄……同時,教師也對科學記錄表的創(chuàng)設和使用提出了疑問。于是,我們以科學館記錄表的有效運用與調整作為切入點,開展了專題教研。 

      理論學習,厘清問題

      明確問題后,教研便按理論學習—實踐研討—經驗共享的邏輯順序開展。我們先將調查問卷中教師提到的問題搬上臺面,引導大家發(fā)現問題。大家先進行了一場辯論賽,討論科學館游戲中的記錄表該不該留,教師勁頭十足。

      從大家激烈的辯論中,我們發(fā)現教師都認可科學記錄的價值,但也提出了問題:記錄表怎么用。小小的辯論賽,將隱性問題顯性化,將記錄表問題擺在了研討的中央。

      接著,主持人出示了關于科學活動中記錄表的相關閱讀卡,引導教師自主閱讀。閱讀卡內容有的來自書籍,有的來自網絡,但對科學活動中記錄表的設計和運用都有較深入的研究。閱讀卡策略激活了教師的學習狀態(tài),化被動聽為主動學。

      通過閱讀,教師發(fā)現了科學記錄表設計和運用的策略。比如,不需要各種活動都記錄,也不需要每個活動都記錄;記錄要把握好時機和方式,要符合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和水平。

      集合教師尋找的理論支架,鏈接科學館記錄表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現場研討,并梳理出了核心問題。

      何樣:科學游戲記錄表以什么樣態(tài)出現,才能激發(fā)幼兒觀察、記錄的興趣?

      何處:科學記錄表置于何處,才能滿足幼兒自主選取的需要?為契合不同幼兒的能力特點,如何分層設計記錄表?

      何時:科學游戲記錄的頻率如何確定?什么時候記錄更科學?

      至此,第一次理論研討在識別問題—尋找答案—明確任務的情況下結束,任務的產生也意味著分組實踐研討的開始。

      分組實踐,解決問題

      3個問題分別落實到3個小組,第二階段的實踐研討開啟。我們打破年級組界限,以初階幼兒組、穩(wěn)階幼兒組、拓階幼兒組為分組標準,以年級組長為引領、教研組核心骨干為教研顧問,吸引教師主動報名入組。

      為吸引幼兒記錄,初階組重點解決“何樣”的問題。首先執(zhí)行研討,年級組長先讓教師結合核心經驗設計一份記錄表。一開始,教師的設計都千篇一律。接著,年級組長設置了“色子游戲”。色子6個面分別畫上記錄方式改變、表格改變、情境融合等挑戰(zhàn),還有兩個空白面等待教師的創(chuàng)意。當教師拋到其中一個元素,便需有針對性地設計。在不斷的“命題”挑戰(zhàn)中,教師打破了思維界限,有了更豐富的創(chuàng)意。

      例如,在記錄方式轉變中,教師提議記錄并不一定用筆,還可以用貼紙。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提議:還可以投票記錄、錄音筆記錄……研討后,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教師開發(fā)創(chuàng)設了記錄表。

      接下來,我們將記錄表投放至科學館,教師進行跟蹤觀察、反思調整。3個年級組分別設立一個試點班,投放大家設計的記錄表,業(yè)務園長、教研組長和科研組長分別進入一組,和年級組長共同對試點班進行跟蹤指導。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又發(fā)現了新問題:幼兒過多地擺弄記錄材料,不會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比如貼圖式記錄表,教師提供了太多圖示,幼兒沒有按照實驗現象粘貼,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記錄實驗現象?新記錄材料吸引了幼兒嘗試記錄,但記錄時仍較依賴教師,如何更好地促進幼兒獨立記錄?

      針對這些問題,年級組再次進行研討、實踐,尋找最優(yōu)方法。

      穩(wěn)階組解決“何處”的問題。首先解決核心經驗下科學記錄表的分階創(chuàng)設。接著按幼兒年齡特點設置記錄表的投放位置,并在實驗班驗證,結合幼兒的意見不斷調整。最后組內集中分享,再次研討整合。

      拓階組解決“何時”的問題。教師認真觀摩體驗館游戲,并認真分析每一個活動的價值,在充分的觀摩中實踐研究了不同記錄表的投放時間。

      研究過程中,大家始終圍繞科學記錄表這一主線開展,實踐中生發(fā)的所有問題都是這一條研究主線上的研究節(jié)點。線性推進,螺旋式提升,使一個問題被無限拓展、挖深,讓理論落地。

      研后分享,盤活經驗

      隨著實踐研討的結束,各組都形成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全園教師再次坐在一起,交流大家的經驗。經驗得到共享便能形成經驗資源庫,也能幫助教師盤活新經驗,助力成長。

      初階組的教師分享道,科學游戲的記錄要從單一記錄向多元表征轉變,從平面表格向立體互動轉變,從枯燥寫畫向趣味情境轉變。穩(wěn)階組的教師提出,記錄表要就近集中擺放,方便幼兒自由取放;立體記錄圖可根據經驗導向分區(qū)張貼在墻面、柜面。拓階組的教師認為,記錄表應雙線并進,要有寬松自主的隨時記錄,也有在游戲回顧中的集中記錄。

      教師還提出,科學記錄表不應只有認知記錄,更應包括科學情感記錄及科學能力記錄。針對我園的體驗課程,初次探究可以不記錄,滿足幼兒盡情游戲的需要,深入探究可提供認知類記錄,幫助幼兒進一步發(fā)現實驗現象,拓展探究中可以讓幼兒創(chuàng)新游戲,故可進行能力類記錄。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實驗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02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先锋资源不卡在线视频,亚洲激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偷偷躁不一样的黄网久久
      <cite id="ormje"><table id="ormje"><dfn id="ormje"></dfn></table></cite>

      <strike id="ormje"></strike>

      <li id="ormje"><meter id="ormje"></meter></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