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ormje"><table id="ormje"><dfn id="ormje"></dfn></table></cite>

<strike id="ormje"></strike>

<li id="ormje"><meter id="ormje"></meter></li>
      首頁>檢索頁>當前

      三明學院文化傳播學院:石榴花開滿校園 同心共話民族情

      發(fā)布時間:2024-04-11 作者:龍超凡 王緯軒 肖雄 張曉琳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近日,三明學院全方位、立體式探索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打造富有學院特色、學生宜居宜學的民族團結育人陣地,推進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使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有高度、有力度、有溫度。

      黨團聯(lián)動聚合力,同心鑄魂凝共識

      “學校的伙食和家鄉(xiāng)相比,還習慣嗎?”“同學們對于學習普通話和英語方面有什么困難嗎?”……文化傳播學院開展“山河同春,民族同心”少數(shù)民族師生面對面交流活動,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所想所需、所學所獲,切實解決學生發(fā)展訴求,以實際行動增進民族團結向心力,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剛進入學校時對學習感到迷茫和焦慮,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幫助下,我的學業(yè)成績有所提高,也逐漸明晰了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劃?!痹撔N幕瘋鞑W院侗族學生楊盼盼說。

      文化傳播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學生黨支部深入信息工程學院學生社區(qū)樓棟黨支部,開展“九州話同音,筑牢團結花”少數(shù)民族學生普通話學習結對幫扶活動,發(fā)揮黨員先鋒“結對子”、學科專業(yè)“跨聯(lián)帶”作用,用黨員“微力量”點亮少數(shù)民族學子“微心愿”,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與促進民族團結深度融合,用實際行動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此外,文化傳播學院通過團干上講臺的形式,連續(xù)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福籽同心愛中華”主題團日、主題班會等活動30余場,通過組織觀看關于民族團結紀錄片,開展關于民族團結歷史文化討論,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青年心中。

      陣地宣傳有聲音,貼心服務繪團結

      文化傳播學院依托“一站式”學生社區(qū)陣地優(yōu)勢,不斷創(chuàng)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宣傳內(nèi)容、形式和載體,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課堂、進社區(qū)、進網(wǎng)絡,引導學子從“被動聽”轉為“主動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出新出彩、向縱深發(fā)展。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學院組織學生走進宿舍、樓棟、社區(qū)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宣講,走進白沙社區(qū)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福籽同心愛中華”義務支教,參與志愿清掃服務等“為師生辦實事”活動20余場,促進各民族同學在交流中探索、在學習中進步,以生動實踐打造團結和睦的校園氛圍。

      同時,文化傳播學院充分利用學院官網(wǎng)、公眾號平臺、宣傳欄、LED滾動屏等宣傳載體,及時主動報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展成效、經(jīng)驗做法等,做到民族團結宣傳隨時可見、民族團結理論隨地可學,在潤物細無聲中引導各族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化傳播學院在抓好日常教學管理的前提下,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民族團結教育模式,做好少數(shù)民族學子激勵關懷幫扶,努力提升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文化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范桂英表示。

      文化活動營氛圍,團結之花開滿園

      文化傳播學院拓寬育人渠道,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第二課堂,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為主題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舉辦了“福籽同心愛中華”主題演講比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板報展示、“追尋雷鋒腳步,爭做文明青年”志愿宣講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精品活動20余場。

      在三明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館內(nèi),少數(shù)民族學子紛紛駐足在“團結”“交融”等校園文化墻前,了解學校關于校園民族團結進步建設和閩臺兩岸融合發(fā)展的生動實踐和特色亮點,沉浸在各民族師生密切交往、守望相助、相互依存、團結奮斗的生動畫卷中,進一步牢固樹立了各族學子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展館內(nèi)生活鮮動的畫面、充滿力量的文字令我感觸良多,我們將像‘顆顆石榴籽’般緊密團結在一起,推動各民族文化在八閩大地上‘活’起來、‘旺’起來,讓民族團結進步種子扎根校園沃土。”文化傳播學院哈尼族同學張潔尼說。

      “文化傳播學院始終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fā)揮學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的積極作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青年鑄魂育人全過程,用身邊人、身邊事帶動學院全體師生開創(chuàng)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新局面。”文化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韓巍巍說道。(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記者 龍超凡 通訊員 王緯軒 肖雄 張曉琳)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先锋资源不卡在线视频,亚洲激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偷偷躁不一样的黄网久久
      <cite id="ormje"><table id="ormje"><dfn id="ormje"></dfn></table></cite>

      <strike id="ormje"></strike>

      <li id="ormje"><meter id="ormje"></meter></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