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大留學人員是中國式現代化和西方現代化的最直接體驗者,具有內引外聯、融通中外的獨特優(yōu)勢。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準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有助于留學人員加深對國情的理解和認知,找準個人理想與國家發(fā)展的結合點,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充分發(fā)揮自身“講好中國故事”的獨特優(yōu)勢。
[關鍵詞]留學人員;黨的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當代青年繪制了中國未來發(fā)展的美好藍圖和前進方向。留學青年是建設祖國的重要力量之一,廣大留學人員應從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豐富內涵中感悟思想偉力、汲取真理營養(yǎng)、獲取前行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揮灑愛國之情、展現報國之志、書寫強國之行,為新時代中國更加出彩貢獻青春力量。
一、留學人員應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在政治、理論、實踐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對于我們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廣大留學人員是中國式現代化和西方現代化的最直接體驗者,具有內引外聯、融通中外的獨特優(yōu)勢。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有助于留學人員加深對國情的理解和認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并為“講好中國故事”積累新素材,充分發(fā)揮其“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獨特優(yōu)勢。
(一)加深理解新時代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一幅包含歷史、理論、布局的壯麗畫卷。報告第一部分講歷史,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第二部分講理論,闡述了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問題;第三部分講黨的使命任務;第四部分到第十五部分,講中國式現代化的戰(zhàn)略布局。報告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和實踐路徑,就未來五年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制定了大政方針,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廣大留學人員只有持續(xù)加深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擘畫藍圖的理解和認知,才能找準專業(yè)優(yōu)勢和社會發(fā)展的結合點,找準先進知識和我國實際的結合點,才能把個人理想和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之中,使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中國式現代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原創(chuàng)性科學概念,是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全篇的一個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具體實際為根本,打破了長久以來始終以西方現代化為中心通往現代化道路的神話,創(chuàng)造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中國式現代化。留學人員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和西方現代化的最直接體驗者,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熟的關鍵期,出國后會接觸到與國內存在顯著差異的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易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若不加以取舍,很有可能被一些極端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等腐朽觀念影響,將嚴重影響國家人才的綜合發(fā)展以及意識形態(tài)安全。所以,留學人員應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以便到國外之后,腦海中始終保有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理論框架、本質要求、重大原則、領導力量、特殊地位等,從而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
(三)發(fā)揮“講好中國故事”的獨特優(yōu)勢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中國制造”創(chuàng)下了多個世界紀錄,許多行業(yè)已是世界第一。但在國際話語權領域,中國的對外話語權始終籠罩在西方話語的霸權之下。雖然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個別國家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以抹黑中國形象,導致世界人民對真實的中國了解不足,甚至對中國發(fā)展存有擔憂。留學人員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橋梁作用,是不同國家間增進民間交流與互信友好的重要載體,廣大海外留學人員可以通過知識交流、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當代中國經驗和發(fā)展模式、全方位展示中國面貌。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國聲音、弘揚中國精神,無疑是讓世界減少質疑、全面了解中國的好方法。留學人員正處于自我意識和價值觀念迅速發(fā)展并趨于成熟的階段,他們既渴求新知,也有強烈的表達欲望。通過海外留學人員講好中國故事,既是增強留學人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中國國際認同的有效途徑。同時,通過向他人講述中國歷史脈絡、發(fā)展邏輯,也可提高自身對中國美好發(fā)展前景的期望,牢固樹立學成歸國、報效祖國的使命感。
二、留學人員應重點關注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的新論斷,吹響了向新目標闊步前行的嘹亮號角,對于廣大留學人員來說,應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及的中國式現代化有關內容,明確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本質區(qū)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及中國式現代化促進全球發(fā)展的重大意義,增強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政治自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huán)境。
(一)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西方現代化
發(fā)展模式不同。西方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帶來了巨大的貧富差距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致力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是實現共同富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實現路徑不同。不同于西方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戰(zhàn)爭不斷、奴役其他國家與人民,中國式現代化將以和平方式實現,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以平等相待為基礎,最終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tǒng)一[2]。
價值取向不同。西方的現代化是資本、利潤驅動的現代化。西方實行私有制,資本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現代化是少數人獲得最大利益的現代化,追求的是“資本至上”。中國式現代化是人民利益、社會利益、公眾利益驅動的現代化,中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人民大眾獲得最大利益,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追求的是“人民至上”。
(二)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而找到實現夢想的正確道路何其艱難。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后的東方大國實現現代化是一個嶄新實踐,沒有成功答案,全靠我們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探尋。黨帶領人民篳路藍縷、砥礪前行,走中國革命新路,實現了民族獨立;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和人民100多年奮斗的最大收獲、根本成就是開創(chuàng)并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這條道路,中華民族由此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三)中國式現代化促進全球發(fā)展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積極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行動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可。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fā)展,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為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開拓新路徑。世界文明具有多樣性,不同的文明孕育不同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為那些既希望實現現代化,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開拓新路徑,為尋求獨立自主與和平發(fā)展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新方案。
中國綠色發(fā)展為全球生態(tài)治理作出重要貢獻。中國采取一系列切實行動積極穩(wěn)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國推進綠色發(fā)展的成功探索,為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留學人員應全面準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影響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不僅在現在,而且在將來;它的受益者不僅是中國人民,也包括世界人民;它的推進和實現,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造福全人類。因此,廣大留學人員應該始終胸懷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原則。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guī)模超過現有發(fā)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某個領域或單一方面的現代化,而是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在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推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形成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代化建設模式。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經濟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走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綠色低碳的新型發(fā)展道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走侵略、擴張的西方道路,不是以鄰為壑,更不是只強調中國的發(fā)展,而是通過中國的發(fā)展來帶動全球經濟的發(fā)展,從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人類文明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構建一個人類文明的新形態(tài)。這彰顯了我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大國擔當,對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給出中國思路、中國方案。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有九條,這九條是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系統(tǒng)完整的有機整體,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自成一格的獨到品質,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持續(xù)開拓光明大道的關鍵所在。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的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載體所走向的現代化?!皩崿F高質量發(fā)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內容。實現民族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人民至上”理念極為生動的體現。中國式現代化堅決防止兩極分化,確保共同富裕之路不漏一人;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實現民主認同,生動體現了“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是區(qū)別于西方“資本至上”的現代化最有力的證明?!叭伺c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堅決拋棄輕視自然、支配自然、破壞自然的現代化模式,在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生態(tài)文明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外部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所推行的擴張主義的現代化,絕不是一國獨大搞霸權主義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遵循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以“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精神內核,致力于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fā)展?!叭祟愇拿餍滦螒B(tài)”,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創(chuàng)造。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證明,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不是什么別的新形態(tài),而是以社會主義為指向的、致力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先進文明形態(tài)。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闡述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指明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項重大原則,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前進方向,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遵循。這五項重大原則不僅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也是貫穿未來各項工作目標和各項任務的一條主線。
必須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這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真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工業(yè)化歷程,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創(chuàng)造了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兩大奇跡。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天地之間,人民為大。實踐證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是我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根本力量。人民至上是黨百年奮斗所得出的寶貴經驗,同時也是新時代新征程要遵循的價值準則。
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場速度快且影響深遠的偉大社會變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也處在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面臨著許多新的形勢環(huán)境、矛盾風險,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繼續(xù)展現百年大黨的風范,繼續(xù)發(fā)展百年大黨的偉業(yè)。
必須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探究中華民族久經磨難而不衰、歷經坎坷而不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始終具有偉大斗爭精神。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在斗爭中不斷成長壯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社會實踐中,必須不斷增強斗爭意識、堅定斗爭意志、把準斗爭方向、明確斗爭任務、不斷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努力贏得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勝利。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廣大留學人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一個有頭腦的中國人;增強建功立業(yè)的本領,做一個有能力的中國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做一個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中國人。真正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方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應有的智慧、思想和力量。(作者田鵬穎系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 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63.
來源:《神州學人》(2023年第2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